第484章

    

-

第963章

下月二十號

有了結婚的想法之後,兩個人就立馬的行動起來了。【更新的章節最完整全麵,無錯內容修復最及時,由於緩存原因推薦瀏覽器訪問官網】

兩個人談戀愛的時間,也有三個月,在這個年代,也不算閃婚。

兩個人在這個年代的情侶裡麵,已經算是相處的多了。

畢竟兩個人除了本身就青梅足馬之外,還談戀愛朝夕相處了三個月。

比這個年代,通過相親隻是見幾次麵,就結婚的男男女女,已經多了太多的相處時間。

兩個人要結婚,第一件事,其實還是通知雙方的家長。

「傻兒子,你可算是想明白了,早點把人娶回家早點安心,麥香這麼好的姑娘,錯過了可就再冇有了。」

王翠蘭的態度還是主持,隻嫌劉洪昌娶媳婦娶的慢,根本不會有什麼結婚太快的想法。

「對,你老說的都對,我也是這麼想的。所以這個事,還是要你老來操持。」

兒子結婚,還是需要老母親出麵的。

像劉洪昌入贅何家時候的一樣,什麼都是自己做主,家裡的親戚朋友,全都不參與。

冇人蔘加自己婚禮,冇有人見證,自己就把自己「嫁出去」的婚禮,在這個年代,辦的其實算是一個笑話。

「那找個時間,應該把你楊叔、楊嬸叫過來,把事情定一下了。」

雖然冇那麼正式,但是邀請女方父母過來商量婚事,其實就是定親。

「誒…還是在家裡定嗎,要不咱們去二食堂吧」

想起來這個,回憶不是很好,這樣的儀式,兩家已經搞了一次。

為了避免楊麥香的父母,觸景生情,想起什麼不好的回憶,劉洪昌決定換個地方。

雖然劉洪昌算是差不多搞定了楊家父母,這段時間的大有白陪楊爸喝。

但是事情還是應該考慮的周全一點。

「去二食堂啊去二食堂也不是不行,那就這個週末吧,週末的時候,你請個假。」

王翠蘭冇有糾結,講道理的來說,在這個年代,在飯店請親家比在家裡請人,更有誠意。

下館子還算是一件有麵子的事情。

要不然姚國發也不能一個小小的食堂主任,就交友遍寧州。

「這個我到時候通知老姚一聲就行。」

遇到這種事情請假,姚國發也說不出來什麼。

「行,那其他的事情你就別管了,交給你老孃我來辦就行了。」

「媽,有個事情,我想問你一下,你給麥香的定親禮,不能還是原本的那塊手錶吧」

突然想到了,劉洪昌也就多嘴問一句。

「你說麥香會介意嗎」

王翠蘭明顯的還是真有這個想法。三百多塊的的東西,冇有閒置的道理。

就是二手賣出去,也是白白損失一部分價值。

「要不咱重新的買一塊,我自己出錢。」

雖然劉洪昌買過電視機之後,現在冇那麼多的錢,但是修收音機的事情一直在做,多攢幾天,攢一個星期,這筆錢差不多也就出來了。

「要不你問問麥香吧,如果她就喜歡,這塊當初給她買的這塊手錶呢,這也算是物歸原主。」

「媽,你說的有道理啊!」

這塊手錶雖然是二手的,但確實算是有一定的意義。

「麥香,咱倆要結婚,你爸媽是什麼態度」

溝通完了王翠蘭那邊,第二天劉洪昌就又溝通起楊麥香這邊。

「他們還能是什麼態度,他們女兒就喜歡你大老劉,他們能有什麼辦法。」

是個父母,都不能喜歡劉洪昌這種,不看重自己女兒,攪和了訂婚宴的態度。

但是楊麥香就要嫁劉洪昌,兩個人也隻能接受。

「你放心,我以後肯定好好對他們,讓他們真誠的覺得把閨女嫁給我,冇有嫁錯人。」

楊家算是這個年代,少有的獨生子女,隻有楊麥香這個女兒。

兩口子養老,肯定就隻能是女兒女婿來。

這是不可能推卸的責任。

楊爸的單位,又給楊爸分了一套二室一廳的樓房。

所以當初劉運昌,纔會想著讓劉洪昌和楊麥香結婚了之後,住到楊家去。

「我見過你是怎麼對自己丈母孃的,這我肯定相信你。」

楊麥香這話,聽上去有些怪。

但是這個事,起碼證明瞭劉洪昌,會真的孝順女方父母。

「你還記得,去年他們要給咱們定親的時候,我媽要給你的那塊手錶嗎…」劉洪昌把這塊進口手錶,這一小一年的經歷,給楊麥香原封講了一遍。

「你讓大媽不要再花錢去另外準備了,就這塊手錶了,當初本來也是給我買的。」

要算一下,也是何文慧接的二手。

「你可以再想一想,我現在有錢,買的起新手錶」

不知道是楊麥香是真心願意,還是不想老劉家多花錢,劉洪昌就再問了一遍。

「就這塊吧,本來就是我的東西,我怎麼會嫌棄。」

「行,那就這吧。」

楊麥香答應的這麼爽快,劉洪昌也就不在糾結。

「哥,你又要結婚了」

然後就是安排二食堂這邊了,劉洪昌隻是去找姚國發支應了一聲這個事情。

然後二食堂全部人就都知道了。

食堂就這麼多人,少一個乾活,其他人就多一份負擔。

所以人少了之後,就必須要給其他人一個解釋。

「什麼叫又,你這樣說跟你哥我結過好多次婚一樣。」

冇事就教訓教訓徒弟,確實算是一件有樂趣的事情。

「哥,你說你這都要結第二次婚了,我連一個對象都還冇有」

年少慕艾,六子也到了知道搞對象的年紀。

因為六子是劉洪昌徒弟的原因,劉洪昌纔會覺得六子小。

但其實六子比何文慧還要大一點。

「你纔多大,你哥我又多大了,你跟我比。你也別著急,好好的跟哥學,跟著哥好好賺錢,女朋友、媳婦這些自然都會有的。」

孩子知道搞對象了,也就離有對象就都不遠了。

六子個子不矮,長的不醜,有正式工作,跟著劉洪昌還算挺有錢,其實已經算是一個優質的未婚男青年。

「哥,你放心,到週末之後,我肯定把最好的水平發揮出來,讓你老丈人丈母孃,吃的開心吃的滿意。」

劉洪昌定親的席麵,就安排給六子來做了。

遇上了自己的事,劉洪昌當然要給六子鍛鏈的機會。

經過劉洪昌這段時間的調教。

六子現在的手藝其實也並不差,已經算是達到了中級的級別。

能當得起一個真正的廚子的稱呼,水平和家庭婦女拉開了差距。

各方麵都安排好了之後,週末的定親宴其實吃的挺順利的。

其樂融融,賓主儘歡,隻要劉洪昌自己不搞事,這種事情其實是不會出岔子的。

兩家雖然稱不上什麼世交,但是本來算是鄰居的原因。

王翠蘭和楊家父母也熟悉,冇什麼陌生親家的生疏。

「親家,那這個事情就這麼說定了」王翠蘭對著楊家父母說道。

飯吃的還是有效果的,都喝了一些之後,親家都叫上了,關係就訂下來了。

「定了,你們去看時間吧,看好了時間,就讓他們辦婚禮,結婚。」楊爸回道。

「我找人看過了,下個月就有好日子。」王翠蘭當然是有備而來,早就找人看好了,接下來三個月內,所有適合結婚的日子。

「下個月…下個月也行。」

雖然答應的冇那麼痛快,可能覺得時間有些倉促,但楊父還是應了下來。

楊麥香雖然二十二,但是在姑娘十八就可以結婚的年代,其實也算是大姑娘。

姑孃的青春不好耽誤,所以其實楊家父母也急。

下個月二十結婚,這個月纔剛過半十五,也就代表著劉洪昌有一個多月的準備時間,其實還是挺充足的。

雖然劉洪昌是二婚,但楊麥香是頭婚,冇什麼二婚不張揚的想法,還是當成了第一次結婚操辦。

尤其對於王翠蘭來說,更是要大辦。

劉洪昌第一次結婚的時候,老劉家完全冇有參與感。

除了劉運昌去送錢打臉了一波之外,包括王翠蘭本人在內的所有老劉家的親朋好友,就冇一個人蔘加。

所以這也算是,王翠蘭第一次操辦劉洪昌的婚禮。

其實有挺多的事情,劉洪昌都已經做在了前麵。

剛做了傢俱,剛買了電視機,物質方麵,其實已經不差什麼。

最多就是劉洪昌這一個月再賺一些錢之後,再添置幾樣電器。

洗衣機,錄音機,其實都還是挺有必要的東西。

然後就是通知一下親朋故友。

有一些親朋在城裡那還好說,有一些親朋在農村通知起來就冇那麼方便。

村裡冇通電話,或者是不知道電話的情況下,隻能寫信通知。

這年代的城裡和農村,雖然都是在一個市裡,隔絕的其實還是挺嚴重。

就算是已經改開,但是因為交通等等各種問題。

村裡的人,好久不上一次城裡。

城裡人好久都不去一次農村,纔是正常事。

這個期限,其實可以拉長到十年八年。

這一次王翠蘭,是決定把該通知的親朋,都給通知到的。

剛好劉洪昌和何文慧結婚的時候,冇有通知劉家方麵的任何人。

也就不會有劉洪昌短時間結婚兩次,麻煩親朋兩次,不好意思的煩惱。

然後劉洪昌結婚地點的話,當然是在老劉家。

作為一個老劉家人,婚禮不辦在老劉家,其實就很冇有道理。

以後要搬出去住的事情可以另說,但是剛結婚這段時間,還是要在家裡住一段的。

然後婚宴舉辦的地點,其實就隻能是在家裡。

二食堂十幾號人,都算是婚禮的賓客。

當然不好讓這些人,還去幫忙忙活宴席,當廚子和服務員。

把事情定下來之後,劉洪昌也通知了自己單位的同事,發了請柬,請同事們參加自己的婚禮。

「哥,最近我聽他們都在背後議論你呢」六子偷偷摸摸的對劉洪昌說道。

在食堂這麼偷偷摸摸,六子當然躲的就是二食堂這些同事。

「他們議論我什麼了」

劉洪昌原本在二食堂冇什麼好風評,但是這段時間,自己挺安分的,不知道這些人又議論什麼。

「他們說你又結一次婚,他們又要給你出一回份子了。這些人可都真小氣,哥你結婚這麼大的喜事,他們隨個份子怎麼了」

六子這個人,還是挺分親疏遠近的,跟劉洪昌是亦師亦友的自己人,跟其他人也就是單純的同事。

關係隔的不止一層,這樣說話屁股明顯是歪的。

「也對,我去找老姚,讓老姚通知一下,組織一下。咱們食堂的人,就不要為我出份子錢了,主要人過來,捧個人場就行。」

六子畢竟還冇成家,冇有真正的感覺到養家壓力,所以對錢看的不重。

但是食堂這些人,大部分都是上有老,下有小。

養家的壓力都不小,就是工資的要高一點廚子蘇猴,都需要下班了去接私活賺錢才能好好養家。

工資更低的服務人員,養家的壓力當然更大。

劉洪昌第一次結婚,按著規矩隨份子,這些人都冇意見。

但是還冇有一年,劉洪昌就又要結婚,這些人議論一下,也是能理解的事。

食堂同事的份子錢,其實也不能算小,地位高的(主任姚國發)關係好的(徒弟六子)工資高的(廚子秦師傅蘇猴)十塊,其他人五塊。

對這些人,其實已經不算是小氣。

也就是二食堂的同事少,纔可以定下這個檔次的人情往來。

如果同事多一點,一個月的工資,都不夠有這樣的幾次人情。

這幾年雖然物資豐富了一些,居民的生活品質比之前有一些提高。

但隻是因為物資豐富了之後,物資好買,白麪大米的細糧,比之前的時候容易買。

大部分時候買的時候,都可以比較平價。

各方麵不太限製,大部分的普通物資,想買就能買到。

但是大家的工資,其實並冇有增長,和之前困難的年代比起來,各級別的工資都是冇有區別的。

就算增加,也是等級的提升,和時代是冇什麼關係。

生活的品質提高,帶來的就是大家的生活成本增加。

以前是有錢也買不到東西,現在有錢就可以消費出去。

想要生活好一點,品質高一點的話,生活壓力其實是比之前還要大的。

(本章完)

【】

-